內容目錄
《一千零一個點子之後: Netflix創始的秘密》
《一千零一個點子之後: Netflix創始的秘密》的作者是Netflix創辦人馬克藍道夫,會開始看這本書是因為看了另一本講Netflix文化的書《零規則》後有朋友推薦。《零規則》著重於Netflix的精銳文化,《一千零一個點子之後》卻更像是馬克藍道夫本人的創業回憶錄,也因為對Netflix的故事已經相當熟悉了,讀起來其實非常輕鬆。
如果是對Netflix的成功經驗有想像,希望能夠得到一些公司管理指引,《一千零一個點子之後: Netflix創始的秘密》不是你要找的書,《零規則》才是。但如果你是真心想要知道Netflix還在startup時期的草創血淚史,《一千零一個點子之後: Netflix創始的秘密》是一個已經離開Netflix的創辦人所講的故事,比較不加修飾,也比較沒有Netflix成為一個大企業之後的形象包袱。
一間公司的開始: 點子
在開始創業之前需要先有點子。成功的公司來自(比較)成功的點子,每個人都有盲點,有些點子別人一聽就知道不行,卻不一定每個人都有辦法告訴你,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好好聽。最難的就是腦力激盪找出開始的方向。馬克和現在的Netflix老闆、共同創辦人瑞德之間的腦力激盪過程是我覺得整個故事中最精釆的部份。馬克和瑞德兩個人在共乘的車上討論,馬克不斷丟出點子,瑞德通常是把點子打回來的那個人。
Netflix 的點子並非出現在神明突然降下啟示的某一刻,我們並未在剎那間,突然得出一個完美、實用、就是它了的點子。我不曉得什麼會成功,什麼不會成功。1997 年時,我只知道自己想開公司,還有我想在網路上賣東西。就那樣。
一開始有很多點子,從客製的棒球棒開始。馬克一直在想要賣什麼,瑞德一直在告訴他會失敗的原因,乾脆直接。但為什麼馬克可以最終創辦Netflix?因為他沒有氣餒,而是不斷提新的想法出來。
瑞德的角色在一開始的故事裡面比較像是給方向,看到後來我們也知道草創時期的「苦差事」大多是馬克的工作。瑞德給了方向和錢,但真正重要的是有人願意提出看法而被批評的人願意修正的重要性。瑞德說棒球棒不行,要賣的東西必須只要生產一次可以重覆使用,直到最終馬克提出了郵寄可以不斷重覆使用的錄影帶作為產品這個想法。但錄影帶郵寄有成本問題,最後他們找到DVD,這個在當時還是個不知道有沒有辦法起飛的科技,作為郵寄的產品。
因為還沒有成為主流,沒有競爭,又有可能可行的商業模式,所以冒險投入。已經創業成功過的瑞德出大部份的錢,願意冒險的馬克出力,所以才有一間公司。
創業要有對的人,要有對的資源,然後還要有很願意冒險的心。
創業公司文化
草創之初很辛苦,這種事大家都知道,馬克找了好幾件事鉅細靡遺的寫給我們看。一開始要在餐廳裡開會,後來有辦公室要自己架辦公室網路、搬家裡的椅子,要頂住家人的疑慮、平衡工作和家庭,要煩惱找來的人要給什麼頭銜,還要找錢。
創業公司的文化也是從找來的人集體建立起來的。在《零規則》中談了很多的各種原則,在馬克的眼裡是早期自然形成。
對我們所有人來講,Netflix 是一個機會,我們得以在一直夢想要待的環境中工作。這是一個機會,可以按照我們的方式做事。
我知道我自己跟創始團隊的每一位成員,只要被交付一堆任務,再給予大量空間,我們都會做得很好。我們的文化說穿了,僅此而已。
Netflix 最後稱這種作法為「自由與責任」freedom and responsibility。不過那是好幾年後的事了。最初,我們不過是自然而然地行事,我們沒規定一定要上班幾小時,你想幾點進公司、幾點走,隨便你。你在辦公室待多久不重要,你完成了什麼才重要。
其實《零規則》書中談的企業文化蛛絲馬跡,尤其是誠實敢言的透明,我們在前面馬克和瑞德對話間就可以看到。
測試市場
創業時的想法再怎麼好,市場的反應才是真實的。快速測試是大部份矽谷創業書都一定會提到的一個原則,但真的非常重要,所以每本書都有自己的故事可以講。創業公司有許多的問題都需要找出怎樣的策略才比較好,不斷快速測試就是矽谷文化。只有實地去辛苦測試學到的東西才是真的。
Netflix也不例外,上線後很快就出現各種問題需要測試,創始團隊在這期間是非常辛苦的。比如說,為了測試隔日送達會不會減少退訂率,團隊每天花四小時開車到沙加緬度去當日配送再回來,最後發現退訂率沒減少,但新訂戶增加。
加拿大原則: 成功需要專注
有件事在《零規則》沒有談到,就是加拿大原則,所以我覺得特別應該提出來。馬克稱為加拿大原則的這條原則是「專注」。早期Netflix有考慮過很多次要進入加拿大市場,美加是同樣的語言文化,DVD要進加拿大市場感覺很自然。但其實寄送到加拿大會有很多該考慮的問題,跨國寄送、加拿大法語區的需求…這些都不是那麼容易。所以在早期他們最終都決定要專注在現有的市場,不製造太多方向,其他都得放棄。同樣的道理也套在人事上,Netflix勇於送走不再需要的人才是出名的,這都源自於商業考量的加拿大原則∶專注。
不管一開始的想法多好,隨著市場變化公司一定會經過很多次的pivot。不管是因為市場的反應,或是對未來的預期,公司會經過很多次的方向改變。以Netflix來說,最重大的pivot事件是決定專注在出租,放棄帶來大量營收的販售DVD生意。作者在這段的著墨沒有我想像的多,大多篇幅是在講作這個決定前和amazon(他們當時認為一定會開始販售DVD而且比Netflix強)交涉的過程。不過其實能及時放棄多數營收是很難能可貴的,想想Netflix的創辦人是怎麼能在十萬營收中只有一千獲利是出租的情形決定放棄販售的?
不過加拿大原則不只是成功故事,也有它的殘忍一面,最終馬克也因為加拿大原則,發現自己已經不再是Netflix需要的人後就離開。
你對你的事業有多熱愛?你要的是什麼?
這本書後三分之一部份有不少篇幅是Netflix開始上軌道後,馬克自己逐漸退出Netflix,改由瑞德接掌的過程。這個過程看得有點令人難過,不過也提醒我們,要始終清楚自己追求的是什麼。馬克自己說,在跟瑞德談完決定放棄自己CEO的位置時的心情:
最初我有一個夢:有一間有我掌舵的新公司。我才明白其實一共有兩個夢,我需要犧牲一個,才能讓另一個成真。Netflix 這間公司是一個夢,由我掌舵則是另一個夢。如果要讓 Netflix 成功,我得誠實面對自己的侷限。
也許最後成功時,鎂光燈前的或是最賺錢的不會是你。在開始這份事業之前,我們做好這個心理準備了嗎?
為成功做好準備
故事講到Netflix上市、馬克離開就結束了。但我很喜歡結尾的藍道夫家訓,似乎也說明了馬克的成功原則:
1. 人家要求你做到的事,至少要再多努力一成。
2. 你不知道的事,永遠、永遠不要把你的意見當成事實告訴任何人。千萬小心,遵守戒律。
3. 做人要有禮貌,永遠體貼–對上對下都一樣。
4. 不要批評,不要抱怨–只講有建設性的重要評論。
5. 當你有事實作為依據,不要害怕做出決定。
6. 有可能的時候就量化。
7. 保持開放的心胸,但不要輕信。
8. 快速行動。
還有就是上面沒有提到,但已經體現在英文書名(That will never work)裡的創業精神。
馬克的太太在第一次聽到Netflix最初始的想法時說: 「那個點子絕對行不通。(That will never work)」。馬克回答: 「沒人知道任何事。(Nobody knows anything)」
心胸開放的接受回饋,鍥而不舍的磨鍊想法、拋光作法,最終會找到行得通的路。
謝謝你看完這篇文章。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追蹤Facebook粉專、Twitter、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