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從波斯帝國到當代國際情勢,橫跨兩千五百年人類文明的新世界史》讀書心得(三) 1

《絲綢之路:從波斯帝國到當代國際情勢,橫跨兩千五百年人類文明的新世界史》讀書心得(三)

本系列建議配備地圖服用。

十六到十八世紀:大航海時代

地理大發現:西葡海上霸權、鄂圖曼控制埃及

拜占庭被鄂圖曼取代,對西歐人來說,意味著陸路開始走不通了。歐洲人只好試圖尋找新路線。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開始其實是想要找到印度的海路。無論如何,哥倫布到了美洲,歐洲有了到美洲的海上路線,並且獲得了來自美洲的大量金銀礦藏資源。歐洲因此成為世界的心臟。

真正找到了通往亞洲的海上路線的人是達伽馬,他繞過了好望角到達了印度,這條路線能夠帶回歐洲人一直喜歡的亞洲奢侈品和香料。大量的金銀與新的貿易航道,兩者加在一起就是突破性的商業熱度。

鄂圖曼人在16世紀控制了埃及,支配了整個地中海東部,並且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深入中歐。這種進展也表示,途經紅海、波斯灣和地中海的各港口交通也落入了鄂圖曼人手裡,有很長的時間歐洲人的貿易仍然給他們創造了不斷增長的稅收。波斯帝國、印度、中國也不遑多讓,因為貿易流入大量金銀。

各片大陸如今已經彼此相連,溝通彼此的是白銀的流動。

歐洲新教國家英荷崛起、鄂圖曼盛極而衰

歐洲人向來喜歡彼此競爭。英國國王在十六世紀和教皇鬧翻之後,開始投入重金打造皇家海軍,主要是擔心宗教上的爭吵會引來歐洲大陸來的入侵。西班牙無敵艦隊的確也去打過英國,只不過沒有成功。

為了挑戰當時的歐洲強權西班牙、葡萄牙,基督教的新教徒英國人一直試圖和伊斯蘭世界的鄂圖曼帝國維持良好的關係,並且派遣探險隊和商人試圖和俄國、波斯、中國取得聯繫。等到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將遠處搶來的財富揮霍得差不多,歐洲重心就開始北移到英國和荷蘭這兩個新教國家。

這兩個國家,尤其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在海上貿易的成功,使得全世界的歷史一起轉彎。在這一段時期,對中亞影響最嚴重的,是隨著依靠海路的英國逐漸稱霸,到了十八世紀,陸路貿易已經大大減少,鄂圖曼帝國盛極而衰。

十九世紀:強國競爭的開始

英法俄勢力消長和亞洲的地位爭奪

十九世紀初,俄羅斯在中亞草原上和海上都不斷擴張邊界,吞併了新的領土,包括式微的鄂圖曼帝國和波斯的部份領土和屬國,也成了一方強國。由於海上貿易的利益關係,英國、法國、俄羅斯,在這段時間裡互相制衡。

三者的勢力平衡對波斯有很大的影響,首先俄羅斯一直想占據波斯更多領土。為了牽制俄羅斯,法國和波斯交好。英國一開始是想要牽制法國,所以偏向支持俄羅斯。在這樣的背景下,波斯不斷在跟俄羅斯的戰爭中失去更多領土。

後來,隨著俄羅斯對中亞尤其是波斯和阿富汗的控制越來越強,俄羅斯反過來被英國視為其在亞洲地位的威脅。其實俄國起初控制中亞的目的最主要是為了貿易和阻止將俄羅斯人賣作奴隸的奴隸貿易,但英國的隱憂是俄羅斯拿下中亞後會進犯他們最重要的地盤印度。(這可能也是因為中亞某些人對英國的不斷遊說,希望可以牽制俄羅斯的進犯。)

總而言之,局面演變為針對經濟利益的兩強之爭。

英俄之間的競爭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俄國不斷加強在亞洲的擴張,英國在各地試圖牽制興起的俄國,造成亞洲各種戰爭和政治問題不斷。這其中的手段包括在亞洲的政治和軍事介入。在分裂的阿富汗,英國支持的領導人和俄國支持的勢力打對台,但英國選擇的領導人賣國行為嚴重。在鄂圖曼,英國放大了鄂圖曼境內基督徒待遇的問題,和在敘利亞一帶經營了很久的法國一起進攻。種種情況種下反英的情緒。

英國一度占上風,1856年,在克里米亞之戰後,英法俄簽下巴黎和約,俄國被要求解除黑海海岸的武裝。然而,這仍然沒有阻止俄國在中亞擴張,俄國持續以在歐洲的外交和對軍事的投入努力和英國抗衡。

英俄對立關係在1890年代末達到一波高峰,從這個時代開始,波斯人的商業頭腦大量使用在利用自己的戰略地位上。俄國為了進攻印度的地理方便,花大錢拉攏波斯,將鐵路線擴展到波斯境內。

波斯統治者被那些想要建立良好關係的國家提供的各種慷慨的軟貸款養得很肥,這多虧了波斯所處的戰略地位正好是東西方的支點。

德國加入強國平衡公式

英國此時已經已經很難用財力取勝。為了解決俄國進攻印度的隱憂,英國決定想辦法轉移俄國的注意力。

此時德法競爭轉趨激烈,法國正在積極拉攏俄國牽制德國,於是英國決定和法國合作,將俄國的注意力轉向中歐,透過法國和俄國的關係,英法俄三國結盟劃定各自在波斯勢力範圍,暫時達到牽制俄國在中亞勢力的效果。

為了阻止英國在過去幾百年中建立起來的令人羨慕的地位遭到侵蝕,所有的雙邊保證的目的都是要把俄國這個虎視眈眈的挑戰者束縛起來。

英法俄結盟對德國來說不是好事,為了尋找新關係和同盟夥伴,德國人也將注意力轉移到阿拉伯、波斯、鄂圖曼等地。尤其是鄂圖曼,取得他們的支持對反英和對付俄國都有很大幫助。

二十世紀前期: 石油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1908年,英國富豪諾克斯達西在波斯挖到了傳說中的石油。諾克斯達西是在1901年從波斯政府那裡取得了開挖石油的特許權,波斯政府出售特許權的時候大概沒有期待真的會成功。挖到石油之後,在1909年英波石油公司上市,就是後來的BP石油公司。

石油對現代經濟至關重要,特許權在英國人手裡,後來導致波斯人更加嚴重的仇外情緒,最終將演變成國族主義和現代伊斯蘭基本教義派對西方的排斥。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年,在各強國都非常焦慮於自己地位的背景下,當薩拉的年輕人槍殺奧匈帝國王儲後,第一次世界大戰被迅速觸發了。在中東,鄂圖曼和波斯內部都想趁勢反抗俄國和英國的統治。鄂圖曼在1915年開始對英國反擊,在埃及,反英勢力集結,這影響到英國在蘇伊士運河的利益。

英國派出了部隊去保衛輸油管和油田,並占領了巴士拉,同時對好幾個國家做出承諾,以確保了英國未來從波斯運油的路徑安排。

  • 為了確保將來對石油和蘇伊士河的控制,英國人向阿拉伯世界提議,如果阿拉伯人協助英國,將讓阿拉伯民族來做麥加的哈里發。
  • 為了保證俄國人不背叛同盟,英國也提議將對俄國出和糧食產地非常重要的君士坦丁堡和達達尼爾海峽戰勝後交給俄國。
  • 英國人與法國人講好,未來敘利亞和黎巴嫩仍歸法國,美索不達米亞、巴勒斯坦、蘇伊士歸英國。

一戰後局勢

打完一戰之後,全歐洲都嘗到了經濟崩壞的苦果。

各參戰國的赤字飆升,新債務積在舊債務上的速度飛快,而且無力償還。在四百年來控制世界的大帝國並非一夜之間消失不見的,但是這正是其消失的開始。

此時,對絲綢之路經濟命脈更顯重要,列強開始對中東政治更深入的介入。

英國的政治介入

在一戰結束後得到最多好處的是拼命劃分了石油區域的英國,英國人努力確保對勢力範圍內國家的政治控制,製造了不少問題,都使得反英情緒極度高漲。英國人的控制慾望非常強烈,光是在1920-1930,英國就參與了伊拉克、波斯和阿富汗的王位更迭。英帝國主義的控制手段激起的反對情緒非常強。在經濟上,產油地區得到的好處不多,民怨很深。

英國人為自己的利益製造了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在波斯,英國先是要求波斯沙王任命在英國股市投入大量資金的法瑪親王為首相,後來對法瑪親王不甚滿意,又對沙王源源不絕的金錢需求不耐煩,索性支持禮薩汗登上王位。在英國人對石油的需求支撐下,王室占據了波斯所有財富。在美索不達米亞,英國人想出來的辦法是在那裡成立一個叫作伊拉克的新國家。英國為了換取支持英國託管,給地方豪強大量前鄂圖曼政府土地,使得社會階級無法流動,不平等加深。

俄國與法國鼓動反英

站在英國人反面的,是俄國和法國。

俄國在1917年發生革命,布爾什維克派(也就是後來的俄國共產黨)獲得了權力,跟德國簽署和平協議退出了一戰。布爾什維克主義者在這些地區宣傳打擊英帝國主義的口號並且支持民族自決。中亞地區的民族認同在烏克蘭、高加索和中亞地區高漲。

法國其實在戰爭結束之後才意識到沒得到什麼石油方面的好處,因此也想從波斯政壇分一杯羹,不過並不成功,所以反過來也資助起波斯內部的反英宣傳。

美國加入亞洲戰局、波斯試圖控制石油特許權

還有一個新興的強權美國。在一戰之後,美國儼然已經成為最新的強國。為了彌補經濟缺口,協約國向美國的摩根集團大量貸款,財富大量湧入美國,世界的重心在此期間正慢慢移動到新大陸。美國在一戰之後發現自己石油不足的問題,因此也想確保從波斯獲取石油供應。波斯正對英國和俄國的介入反抗,對於新來的美國呈現歡迎的態度,起初給美國的石油公司提供了五十年北部石油特許權。

在1929年印度獨立之後,1932年波斯沙王終於宣布取消英國的諾克斯達西特許權,和英國重新談判,中東開始獲得自己對石油的控制權。

系列文章


謝謝你看完這篇文章。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追蹤Facebook粉專TwitterIG

發表迴響取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