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定一戰

《注定一戰》讀後感 | 戰爭是不是真的一觸即發?

《注定一戰》| 簡介

《注定一戰》作者格雷厄姆·艾利森是哈佛大學的著名的政治學家與國際關係學者,曾擔任從雷根政府到柯林頓政府時期多任國防政策委員會成員。在2010年,他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成為相當著名的學說。他所著的這本書《注定一戰》就以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分析中美關係,在2017年出版,近年來相當暢銷。

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圍繞在兩個會造成戰爭發生的原因:在權力平衡可能改變時,既有的強權可能出手扼殺挑戰者。同時,挑戰者也可能不甘屈居人下、試圖改變遊戲規則而出手挑戰既有強權。最早的一個例子是伯羅奔尼撒戰爭。

雅典的崛起,以及斯巴達揮之不去的恐懼,使戰爭不可避免。

戰爭爆發的原因當然不只這麼簡單,不過其實很好理解,各種各樣的爭執狀況都可能會在兩者各自的情緒影響下被放大。

但是不是當新強權崛起,就一定會爆發戰爭呢?倒也不是。比較近代的歷史中,本書列舉過去500年崛起強權挑戰統治強權的案例有16起,其中12起爆發戰爭,但也有4起未曾爆發戰爭。這四起包括二十世紀前半的英國和美國,和二戰之後的美蘇、日蘇、英德。作者花了很多篇幅詳述每個案例分析,有興趣了解歷史,倒不妨一讀。

網路書店找《注定一戰》?

如何才能避免戰爭?

工程師性格使然,在閱讀本書時我想的是「有沒有辦法從歷史裡找到不爆發戰爭的方法」,所以我特別關注跨過太平洋和大西洋,感覺也和現今美中關係比較像的英國和美國、美國與蘇聯這兩起案例。簡單總結,美英之所以沒有爆發戰爭,一方面是英國到後期自知無力(沒錢)所以選擇優雅退場,當時崛起的美國算是蠻給面子,或許距離遙遠而又語言相近也增添了一點美感,所以兩邊始終沒起太劇烈的衝突。至於美蘇,感覺算是大家對二戰的後果記憶猶新,兩者更都不願面對核戰後果,所以最後雙方決定解除核子武裝回歸正常生活。此外美蘇即使在冷戰時期,仍有直接的溝通管道,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注定一戰》| 讀後感

目前美中關係當然有些令人擔心的部份 – 文化不同、信任不足、溝通不良。一般情況,世界上無論哪個國家,正常的統治者會以自己國家的利益為主要考量。中國作為崛起者,想要要求尊重的心比起處於同樣地位時的美國或蘇聯也許更甚,因為中國人更愛面子。至於第一強權美國,當然也不能把現有的利益輕易讓給別人,何況遇上了(或許只是前幾年特別強烈的)民粹浪潮,就算上位者再實際,也得重視自己國家的面子。現有的情勢下,如何優雅度過現在與將來可能的爭端,考驗兩國當權者的智慧。

書其實沒有給我們答案。看完了多學了一點歷史,看了一些推測,最終實際走向會如何,只有時間才能告訴我們。


謝謝你看完這篇文章。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追蹤Facebook粉專TwitterIG

發表迴響取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