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中國:近代中國百年圖像史》讀後感 1

《世紀中國:近代中國百年圖像史》讀後感

《世紀中國:近代中國百年圖像史》| 簡介

《世紀中國》這本書是史景遷與金安平夫妻合著。這本書講述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末 (1894-1994),百年以來的中國歷史事件,正好從清末民初到國共政權轉移、文革、到近代中國(距今三十年前),對整個中國大陸的政治變遷有很深切的描述。史景遷(本名Jonathan Dermot Spence)是很有名的英裔歷史學家,去年底剛去世,生前執教於耶魯大學歷史系,專研中國史,被公認為是十六世紀以來最有影響力的史學家。合著作者金安平出生於台灣,也是在耶魯大學執教的歷史學家,出生於台灣,兩人是夫妻。書中三百多張珍貴的歷史照片,搭配史景遷知名的故事性敘事手法,很適合對中國史有興趣的讀者一讀。

這本書在博客來顯示為已經絕版,但我在Amazon仍能找到電子書版本。連結放在以下。

網路書店找《世紀中國:近代中國百年圖像史》?

《世紀中國:近代中國百年圖像史》| 讀後感

百年歷史說起來不算短,近代中國從清末到民國,又從民國到中共統治的轉折在史學家的敘事手法下讓人能夠將對這段歷史的理解從課本裡切分好的章節,轉變為連成如流水的一線。讀近代史有趣之處就在許多事件我們仍耳熟能詳,有時在某些事件更深入的描述和放在歷史脈絡中觀察,卻能激發新的想法,以古觀今,也在無形中讓我們對現在正在發生的事件有更全面的觀察理解能力。

百年歷史很長,讀時想法很多,這裡只節錄部份。

清末帝制至民國體制的轉換

清末民初的君主立憲vs民主共和不只是慈禧太后和革命黨的角力,也是社會上的兩種不同聲音。重讀這段歷史,一個古老帝制文化下的中國的體制轉換並不只是幾場革命、成王敗寇如此單純。其實就像美國獨立時一樣,中國當時也有支持君主立憲的聲音,否則也不會在民國建立之後仍有張勳等人的復辟行動。(說起來溥儀真是倒楣,「被復辟」了好幾次。)

從細節來看,清朝的結束有點隨機,又似乎是大時代下的必然結果。當時的中國積弱,人民對生活不滿,朝廷一方面因為戰敗而起的富國強兵之計,開放港口也送青年人出國,隨著西方的知識進入中國,國內也趕上了全世界民族主義浪潮。與其說清朝的結束是因人民對民主的追求,還不如說是由於中國積弱帶起的漢人反清情緒高漲造成。若是當時的皇族是漢人,或是正好有夠強的漢室,會不會只是改為另一種形式的帝制或專制政體?民國建立後的那段軍閥割據時代,很清楚的呈現了當時中國還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的心理分裂。

國民黨至共產黨統治的轉換

國共內戰、抗日時期的描寫很清楚的呈現了當時領導層即蔣介石的一系列誤判與性格如何造成國民黨失去了民心,共產黨又是如何從一開始就牢牢掌控與培養基層幹部和以黨為中心的政治敘事。中國共產黨確實贏取了中國大陸,蔣介石未能夠使中國經濟情勢改變,旗下軍民最終厭戰以及長期掠奪民眾的習慣等都是原因。

共產黨治下的中國

本書結尾在1994年,距今又已近30年。本書英文版早在1996年就已出版,中文版卻在2020年才出版,成為新書。在2022年的現在重讀這段過去100年的歷史,和作者在1996年左右的現代史觀察,的確能引起一些思考。在1996年時,中國走向市場經濟仍是現在進行式,西方史學家筆下,對中國走向自由開放抱持非常樂觀的態度。過去三十年中國又有了非常驚人的變化,就不在這段敘事之中。

三十年後再回頭看,其實還能感受到中國政治文化如何深受毛澤東以來的共產黨治理方式影響。中國共產黨在毛澤東時期的文化大革命、紅衛兵時代,在外人眼裡看來或許不合理,但從內戰時期的共產黨操作模式一路發展,就很能夠理解其來龍去脈。對於習慣於歐美式社會運作模式和價值觀的外人而言,了解這段中國歷史,是了解現代中國社會與其他強勢文化差異性的基礎。


謝謝你看完這篇文章。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追蹤Facebook粉專TwitterIG

發表迴響取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