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家企業》這本書的作者湯姆.溫萊特 (Tom Wainwright)是經濟學人的現任編輯,曾任經濟學人的墨西哥首席記者,對中南美與美國邊境事務熟悉。本書是他根據採訪調查販毒產業的經驗所寫,呈現了販毒產業供應鏈和經營模式,也提出作者本人對於管制毒品的看法。由於屬於一般人難以接觸的主題,讀來相當新鮮。
書中對販毒產業鏈有相當深入的分析,現在各國對於毒品問題多關注抑制供應(打擊作物種植,或取締毒販),然而根據作者的分析,毒品需求量基本上固定,打擊供應除了造成價格小幅上揚外效果不彰。這其中有許多原因,總結來說:
- 打擊作物種植效果不彰。原因是毒品與其他食品產業類似,有相當長的增值鏈。對源頭打擊實際上對毒販的影響不大,因為越接近源頭的價格低、損失小。研究指出就算古柯鹼原料變成三倍價錢,古柯鹼運到美國的零售價也最多上漲0.6%。除此之外,以古柯鹼為例,由於農民若已種植大量生產古柯鹼用的古柯葉(實際上是一種有減緩高山症狀功能的傳統作物),即使買家壓低價錢也只能賣出,否則損失太大,所以這種類型的打擊只能傷害種植的農民,而非販毒集團。真正更大幅影響毒品最終價錢的是來自於國際走私賄賂官員、謀殺對手之類的成本。
- 毒品供應鏈類似跨國產業,材料供應、製造加工源自中南美洲,而販售卻主要在歐美。歐美打擊毒品的方式是希望中南美國家減少供應,中南美使用毒品的人口卻不是主要問題,少了毒品供應產業帶來的經濟成長和地下社會秩序反而會使中南美人民利益受損更多。要知道毒品全球年總產值三千億,從經濟面來說並非輕易可以捨棄。
因此要減少毒品的影響,分析販毒集團整體運作並且找出方法瓦解其運作可能是更有效的辦法。如果我們將販毒集團視為企業,改由企業運作方向來理解販毒產業深入分析,會發現許多地方與一般企業有相似之處。基本的常見企業運營方法與面臨的問題包括供應鏈控制、人才管理、合夥制度、離岸外包、公關管理、科技創新等等也能在販毒集團的運作中看到,實際上販毒集團和一般企業相當類似。例如:
- 會在固定的監獄尋找人才,類似企業在大學招人。
- 找監管寬鬆或行賄更容易的國家進行製造和運輸。
- 提供加盟方案,允許不同地區的小咖入夥並提供軍事訓練,以暴力聯盟品牌換取固定上繳的分潤。
- 毒販開始使用暗網銷售,培養用戶評價提供即時客戶服務,很類似企業利用網路經營的特性。發展也類似一般商業環境,是從小咖的毒販開始。
- 大型毒販多角化經營,利用本身原有的「經營優勢」跨足其他產業,例如偷渡。
當然販毒企業和一般企業還是有差異。主要造成差異的部份都是源自於非法性,例如僱用成員時比一般企業招人更困難,需要用某些(可能是以提供家人保護作交換、甚至刺青使轉換幫派困難)方式維持人才忠誠度等。又例如網路經營只能透過暗網,並且需要經常更換網站等。
作者在最後提出觀點是毒品合法化應更有助於管制。由於毒品屬於非法,在有需求的情況下市場只能由黑幫集團控制,不透明難以管制,品質也良莠不齊。以大麻合法化為例,合法化後美國新成立的大麻企業合法競爭,價格壓低、也強調品質,對非法大麻的需求驟降。而合法化後大麻從生產到消耗的去向都可以管制,也可以比照藥品管制以法律控制使用量。如此一來毒品的過度使用就與藥品一樣,是可以從醫院、藥局等方面去減少的。政府也能合法抽稅,將稅金投入使用者教育和加強管制。
看完這本書後,對於毒品問題和非法產業都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也許我們都應該去思考,不僅僅是毒品,如果將更多非法產業納入合法管理,減少那些在黑暗角落進行的交易,是否真的能夠對社會整體更有益。
謝謝你看完這篇文章。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追蹤Facebook粉專、Twitter、IG。